一、合理確定各級器效率。
一般情況下,最末一級決定送風的潔凈程度,上游各級過濾器起保護作用,它保護下風端過濾器以延長其使用壽命,或保護空調系統以確保其正常工作。設計時,應首先根據送風的潔凈要求確定末級過濾器的效率,然后選擇起保護作用的過濾器(預過濾器),如果這級過濾器亦需保護,再在它的上風端增設過濾器。應妥善匹配各級過濾器的效率,若相鄰兩級的效率相差太大,則前一級直不到保護后一級的作用。
選擇預過濾器時要將使用環境、備件費用、運行能耗、維護與供貨等因素綜合考慮后決定。特別地,潔凈室末端高效(HEPA)過濾器前要有效率規格不低于F8的過濾器來保護;甚高效(ULPA)過濾器前可選用F9~H11的過濾器。空調系統本身應有效率規格不低于F5的過濾器來保護。在無風沙、低污染地區,F7過濾器前可不設預過濾器;在城市的空調系統中,目前常見的初級過濾器是G3~F6。
確定過濾器效率的要點是:末級過濾器的性能要可靠,預過濾器的效率規格要合理,初級過濾器和預過濾器的維護要方便。
二、選擇面積大的過濾器。
過濾面積大,能容納的粉塵就多,過濾器的使用壽命就長。過濾面積大,氣流穿過材料的速度就低,過濾器的阻力就小。增加過濾面積是延長過濾器使用壽命的最有效手段。
經驗表明,對于同種結構、同樣濾材的器,當終阻力確定時,過濾面積增加50%,沾順的使用壽命會延長70%~80%;面積增加一倍,過濾器的使用壽命約是原來的三倍。
當然,增加過濾面積時,要考慮過濾器的結構和現場條件。例如袋式過濾器,可以通過增加濾袋的數量和濾袋的長度來增加過濾面積;對于傳統有隔板過濾器,可以同廠家探討減小間距以增加濾紙褶數的可能性。在新設計的項目中,應選擇能容納過濾材料多的那種過濾器。過濾面積的大小對過濾器效率沒多大影響。有些精明的承包商在空調系統的安裝和調試階段臨時使用過濾面積小、價格便宜的過濾器,待工程交工時再換上過濾面積大的、原設計中的過濾器。
濾材多的過濾器的價格會高一些,但使用壽命延長肯定能抵消產品價格的變化。使用壽命的延長還意味著維護人工費用的減少和風險的減少。此外,過濾面積增大后初阻力會降低,空調系統的能耗費用也會少些。
對最終用戶來說,選用過濾面積大的過濾器肯定合算。
三、高效過濾器必須經過逐臺檢驗。
目測查不出過濾器的漏點。在高潔凈度場合,一只漏氣的高效過濾器足以使整個工程失敗。所以,每只高效過濾器在出廠前,都必須在專門的試驗臺上按標準進行性能檢驗。一旦選用了未經逐臺測試的高效過濾器,用戶就要承擔工程失敗的風險。
各制造商可能采用不同的測試方法,用戶可能認可或懷疑特定的方法,用戶的底線是:制造高必須對每只高效過濾器都進行例行測試,相比之下,用什么方法測試是第二位的。
在國外比較講究的制造廠內,對剛下生產線的高效過濾器進行測試,能揀出3%有漏點的過濾器,其中部分可以修復成合格品,而另一部分則因無法修復而報廢。幾年前,對國內制造廠家剛下線的高效過濾器進行測試,不合格率達3%~10%,極端情況下的不合格率可高達30%。可悲的是,國內數百家高效過濾器制造廠,有測試手段者不足10%,其中能堅持逐臺測試的廠家更是屈指可數。大量未經測試的高效過濾器流入市場,而許多用戶并不追究。
堅持逐臺測試必然會提高生產成本(測試費用,廢品),產品價格會略微提高。只要你能證明每臺高效過濾器都經過嚴格測試,用戶不會計較由此而產生的那點差價。
四、各種場所過濾器效率的配置。
什么場合配置什么樣、什么效率的過濾器,這是經過多年實踐摸索出來的。教訓使
制造者和設計師不斷地改進過濾器產品和工程設計,但往往人們只談經驗不提教訓。我國的空調工程師們曾有自己的經驗,引進項目和實際教訓又不斷地沖擊著我們過去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