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與“韻”是東方美學的重要組成,隨著國家強大、文化自信等因素,東方美學得以傳承發(fā)展,“禮”與“韻”也延續(xù)滲透進大眾生活中來。
如果要用一個字來表達具體事物、抽象事物的好,許多人都會想到它--“美”。美景、美食、美名……“美”初見于商代甲骨文,“美”的古字形像戴著頭飾站立的人。《說文解字》則認為,“美”是個會意字,從羊,從大。
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美的含義雖然不盡相同。但無一例外,都是人們內心的期待與憧憬,對具象及抽象事物的最高評價之一。而在中西方發(fā)展歷程中,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歷史軌跡不同,西方美學與東方美學也大相徑庭。
國學家、教育家辛意云所著的《美學二十講--時代里的生命美學》梳理了千百年來東西方不同的美學追求,他認為東方美學的情意觀和西方美學的真理觀,正是這兩大知識系統(tǒng)的“差異和分野”之所在。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莊子提出的美學命題,他認為天地自身由“道”所派生出來的美,依靠語言很難表現(xiàn)。美學是很抽象的東西,很難用言語來說明。“神秘”是許多人對東方美學的印象,像是蒙上了一層輕柔的面紗。禪意、詩意等心靈感受與氣質個性,不應過分拘泥于物象。
其中,“禮”與“韻”是東方美學的重要組成。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聲譽,在幾千年的社會生活中,禮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學大師錢穆曾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禮’。” 禮包含的各種儀式,“使萬物在宇宙均衡和諧的秩序下繁榮滋長,生生不息。”
關于“韻”,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黃庭堅曾提出“凡書畫當觀韻”;明代文學家、文學理論學家陸時雍更是強調“韻”的重要性,“有韻則生,無韻則死”。“韻”是中國古代美學體系中獨特的審美范疇,是中國美學高度濃縮的思想結晶,詩詞、書法、音樂等均強調“韻”的存在。
如今,隨著國家強大、文化自信等因素,東方美學得以傳承發(fā)展,“禮”與“韻”也延續(xù)滲透進大眾生活中來。
跨越時間的“禮”
對于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國家級非遺項目古鐘表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津來說,“禮”是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
王津覺得,尊重文物就是尊重自己的內心
1977年,王津來到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從事文物鐘表的修復與保護工作,至今已有45年,修復了近300件古鐘表。在古代,古鐘表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禮遇的代名詞;鐘表本身是時間的載體,守時本身便是一種待人之禮。王津與鐘表打交道數(shù)十載,也是在與“禮”打交道。
在文物修復師的工作中,還原是禮待傳統(tǒng),是對文物最大的尊重。為了這份“禮”,王津一直堅持用煤油去銹這項傳統(tǒng)修復技法。哪怕屋子布滿煤油味,哪怕長期接觸煤油會對皮膚產生損害,但他寧可傷手,絕不傷害文物,這是匠人對文物的禮待之道。
銅鍍金鳥音魔術人鐘的成功修復,是王津職業(yè)生涯中的里程碑之一。這座鐘于公元1829年制造,共有一千多個零件,是公認的、世界上最復雜的鐘表之一。2007年,王津帶著徒弟亓昊楠一同開展修復工作,耗時大約一年時間,“這應該是我修復時間最長的一件。”越精細的結構,越要謹慎操作,何況這座鐘已經布滿時過境遷的印記。他手工把銹掉的螺絲釘一點點拿出來,光是拆卸這個“開始”就花費了一個多月。
拆卸只是這段長跑的第一步,清洗、除銹、修補、調試……當這座鐘的所有結構嚴絲合縫地還原到一百多年前,7套系統(tǒng)成功運作,鐘頂部的小鳥踩著轉動的圓球不斷張嘴、轉身、振翅,下方的三個圓盤不斷轉動變色,底下大門一開,老人雙手一起一落地在桌子上變出小球來,這座銅鍍金鳥音魔術人鐘才算是修復完成了。
45年里,王津修復了近300件古鐘表
這份巧工與細心,來自王津本身的努力,也來自匠人代代相傳的教誨。國務院在2014年發(fā)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古代鐘表修復技藝榜上有名。王津是第三代傳承人,馬玉良是第二代傳承人,馬玉良的師傅徐文璘則是第一代傳承人。除了傳統(tǒng)技藝,另一種心照不宣的傳統(tǒng)就是:煩躁時放下鐘表,心靜了才坐回來--心平氣和是鐘表修復工作中的必備心態(tài)。
在慢手藝中,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下來。在對古鐘表的修復中,其與生俱來的禮文化歷久彌新。
與時尚共舞的“韻”
作為一名時尚攝影師,尹超入行是因為“時尚這種美的表達方式太特別”。
從業(yè)二十年,昔日行業(yè)“小白”已是中國著名時尚攝影師、SUPER STUDIO創(chuàng)始人,這些年里,他一直在與“美”打交道。尹超曾經對時尚產生過“誤解”--“以為是讓人心生仰望的、高高在上的美學”,而當他逐步靠近時尚,才恍然大悟,時尚其實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它不過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記錄當下發(fā)生的、關于美的表達形式。
尹超提到,中國文化給他帶來了許多創(chuàng)作靈感
在時尚攝影工作中,除了真正拍攝的半天、一天,前期策劃需要花費一兩個月構建鏡頭。為了尋找靈感,尹超走遍了國內許多地方,也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化給了我特別多的創(chuàng)作靈感。”
尹超覺得,西方美學要更為直白具象,而東方美學則是形而上的,更為含蓄。“用‘韻’來表達就特別精準、特別美妙,它是一種氣質、一種狀態(tài)。”當他把這些“被忽視的寶藏”作為設計元素融入時尚,有一種舒服又得體的新體驗。
他還記得,最初嘗試將東方美學與時尚攝影相結合,源于“一杯茶”。中國茶文化悠久,焚香靜氣、活煮甘泉,孔雀開屏、葉嘉酬賓,孟臣沐霖等工序豐富,精致淡雅。當他跟隨朋友去品茶,便被茶香中散發(fā)出的東方韻味所深深吸引--“一種說不出的美。”他希望用茶豐富他的鏡頭,而在茶香漸漸被人們淡忘之際,茶或許也需要這樣的亮相。
尹超的作品不僅記錄了當下的意識形態(tài),還能作為文化傳承的一個符號,讓現(xiàn)代人了解東方文化的底蘊,了解屬于中國的生活方式和特有符號,“我認為這是時尚攝影的意義所在。”時尚攝影與文化傳承,是互相成全的關系。
尹超還記得,第一次跟隨朋友去品茶時,看著一道道儒雅的工序,體會到一種說不出的美
“禮韻”傳承在路上
在與鐘表的朝夕相伴里,王津深受東方美學之禮的影響。在工作中,他堅守傳統(tǒng)修復技法、最大程度還原本真,待文物、待歷史有禮;在生活中,保持整潔的儀表和謙遜親和的言行,讓他流露著禮的氣質。
在與時尚的雙向奔赴中,尹超不斷挖掘東方美學之韻。在鏡頭的“宇宙”里,非遺、禪、民族文化等展示出獨有的中國式敘事;在休息放空時,茶成為尹超的心儀選擇之一。
其實,在許多人的生活中,東方美學同樣環(huán)繞其左右,只是大家還未察覺。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熱愛中國傳統(tǒng)服飾、不少品牌掀起“國潮風”,皆是傳統(tǒng)東方文化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為了喚起人們對東方美學的熱愛,讓更多人了解東方美學、擁抱東方美學,紅旗HQ9近日聯(lián)合南方人物周刊呈現(xiàn)“傳承東方禮韻之美”系列文章,通過觸達王津、尹超和東方美學的故事,與人們一同探索生活中的東方美學印記。
2022年,紅旗HQ9東方豪華旗艦MPV正式上市。作為體驗嘉賓,王津尤其喜歡瀑布式的格柵,以及像古鐘表的水法造型。他認為這樣的設計頗具東方文化內涵,可稱之為“禮儀之車”。
看到紅旗HQ9東方豪華旗艦MPV后,尹超的第一感覺是--大氣、華貴。在設計上,車輛還取用了很多和傳統(tǒng)東方文化有關的元素,比如飛鶴羽翼紋路、山水畫的圖案,把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進行了結合。他感嘆道,這是時尚的一種體現(xiàn),“既有當下美學,又有東方韻味。”
紅旗HQ9處處體現(xiàn)著東方美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在汽車產業(yè)“顛覆式”變革的大背景下,新紅旗始終堅守東方美學、中國文化,打造獨具中國神髓、精研自主技藝、包容萬物所長的豪華汽車產品。作為紅旗首款東方豪華旗艦MPV,紅旗HQ9處處體現(xiàn)著東方美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
紅旗HQ9的旗標在造型上傳承紅旗品牌旗貫山河中軸線的設計,配合前臉格柵,旗標也更加雄壯,以中軸延展出前臉的壯美。縱向燈光的造型靈感源于書法,“橫折”“臥鉤”,力透紙背,既有筆鋒的遒勁有力,又有書體的灑脫飄逸。
走進車內,座椅上精致的點狀紋理搭配飛鶴的羽翼造型,配合絎縫工藝,讓乘客能夠感知中式豪華的精妙所在。精巧而能自動滑動的迎賓副板,散發(fā)“馥興之韻”芬芳的升降香薰,讓尊享感、和美感欣然而至。
紅旗HQ9的東方美學元素為用車氛圍增光添彩,也潛移默化地把東方美學融入到人們的出行當中,讓“禮韻”傳承在路上。
在時間的沉浮中,東方美學的傳承不能被消磨。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藏”,跨越千百年依舊值得人們在生活中細細品味,讓“禮韻”傳承在歷史長河中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