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2011年下半年是工程機械行業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2011年下半年之前,工程機械行業一片紅火,幾乎所有企業都處于增長態勢,有的企業甚至以超過100%的速度暴增;2011年下半年之后,特別是進入2012年之后,工程機械行業的疲軟顯現出來,幾乎所有企業都處于負增長狀態。
與工程機械行業一樣,重卡行業也是如此。2010年,中國重卡市場銷售歷史性地突破100萬輛,達到101.49萬輛。面對蓬勃發展的勢頭,行業人士一片歡騰,甚至有人樂觀地估計,2011年中國重卡市場銷量將會達到120~150萬輛。
盛極過后是衰落。2011年重卡銷售并沒有與人們預計的那么樂觀,相反還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滑,全年銷量不到90萬輛。自此以后一路下跌,再也沒有達到100萬輛的規模。(2010~2014年中國市場重卡銷量數據統計)
是什么原因導致重卡銷量自2010年以來一路下滑,難以實現持續增長呢?答案是市場需求在起作用。就好比一個人只能挑150斤重的擔子,可能暫時也能挑起200斤的擔子,但如果你認為他就能挑200斤的擔子,那就錯了。如果你始終讓他處于超負荷狀態,時間久了,恐怕連150斤的擔子也難以承受了。重卡市場也是如此。
無限夸大的中國市場容量
中國重卡市場容量一年大概是多少萬輛呢?在2011年之前,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說是100萬輛,有人說是150萬輛,還有人說是200萬輛……反正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大多對重卡市場銷量持盲目樂觀的態度。后來的事實表明,先前的估計具有很大的泡沫成份,中國重卡市場容量大約在每年70-80萬輛,目前這一數字得到了大多數專家的認可。
那是什么原因導致人們先前的預計與實際情況出現較大的偏差呢?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重卡市場還不成熟,20世紀90年代之前,中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重卡生產企業,大多數重卡來自于進口,市場容量十分有限;二是人們對當時情況的樂觀估計。2008年之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發展的高峰期,大量工程上馬,整個中國城鄉都成了一個大工地,市場潛能被無限放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政府為了拉動內需,投資4萬億于國內市場,這部分資金大部分流入了基礎建設,造成了基礎建設的空前繁榮。2010年重卡銷售突破100萬輛便是這些因素刺激的結果。
然而投資總有結束的時候,2011年4萬億投資基本用盡的時候,國家沒有再采取大規模的刺激措施,這導致許多再建工程因為資金缺乏一下停頓下來,許多計劃開工的項目因為缺乏資金,不得不擱淺。這時經濟過熱所引發的連鎖反應便充分顯現出來。
在卡車行業處于高速增長時期,許多企業看到重卡行業有利可圖,紛紛投資進行生產,現有的重卡生產企業也因為產品供不應求,紛紛擴大投資規模,增加生產線,這使重卡的生產能力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以致出現過剩狀態。
這與工程機械行業同樣十分相似。2011年中國市場挖掘機銷量為17.8萬臺,而各主要廠家的實際年產能可達到60萬臺左右,是實際市場需求的三倍以上。這與2008年左右,在4萬億投資的刺激下,各廠家拼命擴充產能有關,到2011年市場需求達到頂點,隨后便一路下滑,到2014年底,28家主要挖掘機生產企業年銷量不到10萬臺,只有2011年年銷量的2/3左右。
都是產能過剩惹的禍
在市場銷量連年下滑的情況下,各企業的產能必然難以充分發揮,特別是在產能高速膨脹的2010、2011年產生了大量的積壓,企業庫存高企。為了消化現有庫存,提升資金變現能力,各企業展開了一輪又一輪的銷售大戰。
從買挖掘機送冰箱、送彩電,到買挖機送轎車、送房子,直至低首付、零首付也紛紛出現……
為了提升銷售業績,有的企業毫無競爭底線,不僅出現了5萬元購機、10萬元購機等現象,甚至出現了免費送機使用等行為。在某些廠家的推波助瀾下,這種行為在2011年達到頂點,出現了大量的應收賬款。
凡是對工程機械行業有所了解的人士都清楚,應收賬款產生的根源是因為低首付和零首付。為了賣機,一些企業不惜采取自相殘殺的辦法,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緩解了銷售壓力,但無異于飲鳩止渴,最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現在重卡行業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有人做過統計,中國重卡一年的年銷量是70萬輛左右,但企業的年產能達到200~300萬輛。即使全世界都使用中國的重卡,企業的產能也不能得到完全釋放。
在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各企業必然紛紛出臺各種營銷手段,競相殺價,最終導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這與工程機械當初行業的形勢又是何其的相似!
經過幾年的調整,大多數企業已經明白,在市場過剩的情況下,單純靠比拼價格的行為是沒有出路的,最終只能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因此,許多企業紛紛調整思路,從單純的追求產品數量到追求品質與創新,以過硬的產品品質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使許多企業由此獲得了新生,涌現了一批優秀的國產品牌,如福田、東風、重汽、陜汽、華菱星馬、江淮、大運等,他們通過不斷創新,不僅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而且憑借優秀的品質和良好的服務積極拓展國際市場,成為國際舞臺上的新生力量。
在新常態下,目前大多數企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重任,有的剛剛開始,有的正在路上,經過市場洗牌,低端品牌大多已經銷聲匿跡,高端產品呈現出越來越強勁的增長勢頭,盡管市場依舊低迷,但節能、環保、品質、創新已成為時代的主題詞,借用一位行業人士的話作為結束語:從事汽車行業這么多年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清醒和充滿信心,中國汽車市場仍然大有可為!
編后語:作為兩個不同的行業,重卡與工程機械的遭遇卻人的相似,都遇到了產能過剩的危機。不同的是,面對產能過剩危機,許多工程機械企業采取了極端銷售模式,致使危機更深,波及范圍更廣。而卡車行業則堅守了基本的道德底線,使形勢沒有惡化到失控的程度,這是令行業人士值得慶幸的地方。
面對產能過剩無非有兩種方式,一是加大銷售力度,消化現有產能,這件工作已經進行了多年,但效果并不明顯;二是調整產品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這是目前大多數企業正在開展的工作,許多企業已經初見成效。其實目前企業的調整方向已經非常明確,那就是淘汰落后產能,走差異化競爭之路。對許多中小企業來說,留給他們從容調整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加快進度才能獲得一線生機。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商用車之家,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