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剩產能“走出去”
在上述輪胎企業人士看來,中國輪胎業現在最擔心的,是隨著美對華輪胎“雙反”調查的推進,其他國家可能效仿美國,對中國輪胎產品提起類似調查。
中國素有“世界輪胎工廠”的稱號,全球75大輪胎生產商中有26家中國企業上榜,其中山東占12家。
就在9月10日,俄白哈關稅同盟效仿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貨車、公共汽車、無軌電車和拖車輪胎進行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達4億美元。
對此,山東某輪胎企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不是一個好兆頭,連續‘雙反’,對中國輪胎是非常大的打擊。”上述外貿信用擔保人士也表示,美國的“雙反”調查是有傳導作用的,接下來歐盟、日本、印度、澳洲都可能跟進,形成連鎖反應。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受國內產能過剩、國外救濟性調查影響,自2009年“中美輪胎特保案”以來,已有包括雙星、賽輪等不少中資輪胎企業開始將產能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
雙星集團在東南亞建廠合同已經于8月份簽訂,其東南亞工廠明年將有部分建成。賽輪國際輪胎有限公司一位人士稱,公司已于2012年在越南建廠,就是為了防范歐美等國家對于輪胎出口企業更大力度的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在剛剛結束的APEC會議上,泰國現任總理巴育趕赴北京,并與中國輪胎企業對話共商產業鏈轉移話題。其明確表態將在原有的吸引外資企業赴泰投資的優惠政策基礎上,加大對中資輪胎企業赴泰國投資的優惠政策力度。
到泰國建廠,不但可以改善泰國膠出售難的問題,還促使中國輪胎企業過剩產能“走出去”,并規避掉美國對華輪胎雙反案的不利沖擊。不過海外建廠就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真正能承擔這部分資金的,也多是國內的大輪胎企業。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