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人到全體員工,從3800萬元到18800萬元,這些數字的背后代表著法士特開展“KTJ”活動至今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以“科學改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主題的“KTJ”改善活動,自2009年開展以來,從推行之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到如今的蔚然成風,已逐漸深入人心并內化成為法士特創新發展的強勁動力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據法士特KTJ研究推進辦公室統計數據顯示,在2010年,活動開展的第一年里,申報的項目和成果就超過了過去四年的總和,節約資金折算后可達到3800萬元。而到了2013年,全年共有26個單位、4300人參與到改善活動中來,申報改善項目1861項,完成1754項,同比增長了70%,年節省資金達4100萬元,其中新增項目年節省資金就達2898萬元。
成果的背后,不僅代表著企業經濟效益與管理水平的大幅提升,更體現出一個大型國企轉變思維、對標國際的決心。控制生產制造成本、優化生產制造流程、降低員工勞動強度……“KTJ”精益改善活動在法士特創新發展、放眼國際的征程中,書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間軸生產線 跨出改善第一步
中間軸生產線是法士特推行“KTJ”精益改善活動的第一條生產線。改造后的第一年就累計節約資金1954.39萬元,上報的80項改善項目全部圓滿完成。到2014年4月,項目完成率達82.15%,共計節約資金3438.5萬元,節省時長2633.5小時。
談及精益改善后的喜人成果,工段長劉飛深有感觸地說,隨著“KTJ”活動的不斷深入,生產效率明顯提升,單線的日產量由原來一天900件增長到如今的1250件。干的活多了,員工的勞動強度反而大大減少,加上多能工化的有效推進,一名操作工能勝任2~3個工種,極大地平衡了不同工種間的勞動壓力。“越來越好”是劉飛對“KTJ”活動最直觀的感受。
自動化改造線 邁入改善新階段
改善無止境,進步不停歇。中間軸生產線精益改造的成功,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參與熱情。2012年5月,一條完全嚴格按照精益理念設計建立的變速器自動懸臂裝配線正式建成投產。
變速器自動懸臂裝配線作為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其科技含量及自動化程度在業內均處于領先水平。高度的自動化促使生產效率大幅提高,員工勞動強度隨之降低,生產成本亦明顯減少,投產以來累計節約成本金額達30.3萬余元。“如果說中間軸生產線是‘摸著石頭過河’,那懸臂線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車間負責人郭偉成這樣打趣道。
裝配車間KTJ推進員常恒臣告訴記者:“從數據分析來看,員工參與性越來越好,所申報項目的涉及面也越來越廣,‘全面開花’是對目前情況最準確的形容。”他說,“改善層次的提升,改變的不僅是生產效率,更是員工的思想觀念。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改善,從個別突出到全員普及,‘KTJ’精神已蔚然成風。”
改變的不僅是效率更是思想
任何一項改革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KTJ”改善活動在推行之初也曾遭受質疑:“為什么要開展‘KTJ’?”“‘KTJ’具體要怎么做?”“‘KTJ’的開展會不會造成什么未知的新問題出現?”諸多疑問縈繞在廣大員工的心間。
為消除員工疑慮,讓大家能全面透徹地理解“KTJ”活動的深刻內涵,車間KTJ推進員們不辭辛苦,拿著手冊和筆記,利用工作間隙進行宣傳。學習會、討論會、展板、報欄,一季度一評比的改善明星活動等,讓KTJ“科學改進、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科學理念逐步得到有效貫徹。
歷經五年的發展變化,“KTJ”活動如今已深入人心,90%極具操作性和實用性的創新成果都出自一線員工之手。從被動到主動、從完成任務到爭先創優,“KTJ”活動已脫離了表層形式,成功衍化為一種新的行為習慣和思想意識,在助推企業向上發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從硬件設施上看,我公司的硬件設備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員工技能素質也大幅提升,但就精細化程度而言,我們與歐美仍存有差距。”法士特KTJ推進辦公室主任王玉輝坦言。他表示,未來公司還將圍繞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生產利潤、降低生產成本及減少員工勞動強度等方面內容繼續深入開展工作,逐步形成“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污、可循環”的發展機制,完善從精益生產到精益思想的推進,充分激發和調動企業員工的聰明才智,為造就一個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新型企業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