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車之家 原創】節能減排,直接導致煤需求量的的減少。而隨著我國第一大運煤線——大秦線運能的增加。這讓很多以運輸煤炭為主的公路運輸卡車車主,雪上加霜,異常艱難。出現運力過剩,卡車出勤率大大降低的窘境。受此影響,預計,這個占有卡車銷售很大比重的運煤車細分市場,在2014年的銷售數據也會大幅縮水。
受政策影響 煤需求量大大減少
今年,我國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向污染宣戰”。可見國家對于治理污染的決心和力度。PM2.5是形成霧霾的直接內因,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煙塵又是形成PM2.5最主要的三大污染物。在我國,煤炭消費正是這三大污染的主要來源。增加天然氣、油品等清潔能源供應,減少對煤的依賴,是我國未來的能源方向。
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節能減排,大大抑制了煤的需求量,從而也直接影響了煤的貨運市場。由于市場需求大大減少,以運煤為主的車主也直接面臨出勤率的降低,其運營效益迅速減少。據悉,從去年9月份開始,煤的開采方、運輸方,都面臨業務量大幅下滑的困境,煤炭產業鏈的寒冬季節已然到來。“在大同,2012年,煤的價格是一噸780元;2013年,煤的價格是一噸730元;2014年,煤的價格是350元一噸。市場需求量的降低,直接導致煤價格的下降。在煤礦的開采期內,開采主為了效益最大化,又會加大煤的開采量,使煤炭業進入惡性循環狀態。
“煤生產出來,賣不出去,大同很多煤礦都停產了。”一位煤炭運輸的車主,提起煤炭市場,顯得很無奈。
供需失衡 運煤車業務量大幅下滑
河南運煤車車主王師傅,在運煤貨運市場已經摸爬滾打了整整十年。他的運輸車隊,已經在十年里,由一輛變成了50輛,可以說,是煤炭運輸讓他發了家。然而“成也煤炭,失也煤炭”。提起現在的煤炭公路運輸,王師傅說的最多的就是:“不好干,今年尤其不好干。卡車運輸量大約下降了50%左右,我經營壓力很大。”
據王師傅介紹,他十年來,經常去陜西大同拉煤。每年從9月份開始,一直到第二年的春天,都是煤炭運輸的旺季。他過去的煤炭運輸,絕對是多拉快跑,一個車上兩個司機,人歇車不歇,到了目的地,為了節省時間,卡車空載返回大同。兩天拉一趟煤,一個月能拉15趟煤。而從去年9月份開始,他真切的感受到了煤炭運輸的寒冬。他一個月能拉10趟煤,已經屬于最高業務量。為了緩解成本壓力,增加收入,他的卡車不敢空車回程,都在當地進行配貨,拉些散活,這樣以來,他的運輸效率大大降低。
“卡車到達目的地后,要找貨,裝貨,大大延長了運輸時間。有時,車到了目的地,不會馬上就有貨,需要等貨,甚至等好幾天。配貨的地點也不一定就在運煤的目的地,有時還要跑一二百公里去配貨,司機對當地不熟悉,會走很多冤枉路,不但耗時,還會增加很多運輸成本。干貨運的都是知道,車輛跑起來才有錢賺。加上兩個司機的工資,加上輪胎等車輛本身的消耗,加上運輸過程中的費用,加上貸款的利息,加上油耗,加上司機的飯費,加上車輛的保險,等等這些開支,一輛卡車,一天不賺1000元就是賠錢。卡車不跑起來,我的壓力可想而知。”卡車運營的所有賬單都裝在王師傅的腦子里。卡車一停,這筆不少的開支,會讓車主處于焦灼狀態,其背負的經濟壓力可想而知。
壓價競爭 車主回本周期大大延長
“卡車司機是高危職業,我們比喻為全國漫游的卡車,哪里有貨跑哪里,司機雖然工資看起來很高,但是大部分時間都在車上渡過,枯燥乏味,很辛苦。”從卡車司機做起來的王師傅,一提起卡車司機這個職業,發自內心的理解和感慨。
面對煤炭運輸市場的萎縮,是否會轉移到其他業務的運輸?王師傅說:“很難,因為自己一直跑煤炭運輸,十年來,接觸的都是煤炭運輸的人,轉行其他運輸,人脈關系還很少,線路也不是很熟悉,轉型一時半會會很難。”
據了解,現在煤炭運輸行業,是車多貨少,面臨著嚴重的運力過剩現象。中國的公路運輸,一直是議價運輸,沒有固定的價格標準。在業務量很少的情況下,各個運輸車隊,都互相壓價競爭,市場處于無序、缺少監管的狀態。
看來,煤炭運輸業還需要國家相關部門的疏導、指引。就跟當年的綠豆、大蒜、大蔥行情一樣,一看價格高,大家蜂擁而上,都種植同一種品種,第二年就會出現過山車式的價格下落。煤炭運輸市場也一樣,很多私營車主,一看煤炭運輸賺錢,就買車迅速加入這個行業。車多貨少,運力過剩。車不跑,面臨大額的資金壓力,就會出現市場的無序競爭。
“過去一輛車基本兩年就能回本,現在回本時間大大延長。跑卡車運輸,賺的就是車輛回本后,賣掉二手車的價格。我買的卡車基本全下來在42萬元左右,過去運輸市場火熱的時候,二手車好賣,價格高些,兩年后基本能賣到20多萬,這20多萬就是我兩年賺的錢。現在煤炭運輸市場不景氣,不但卡車回本的時間大大延長,而且二手車也不好賣。現在,兩年的二手車能賣15萬就不錯了,煤炭運輸效益大不如從前了。”對煤炭運輸市場了如指掌的王師傅,對他的運輸車隊前景,表現出了擔憂。
煤炭運輸的收益下降,直接后果,就是大大削弱其購買卡車的行為,2014年運煤車銷售下降應該是是一個必然現實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商用車之家原創,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如存有疑問及觀點糾紛請與本網聯系,本站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