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樣車騙取“準生證”再“掉包”生產“國二”
那么,這么多“假國四”柴油車又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呢?
在“兩坊一沂”三大市場試駕時,記者分別拍下了幾種不同型號“假國四”的銘牌,然后登錄環保部的機動車環保網查詢。結果顯示,這些車型竟然都是合法存在——渦輪增壓或高壓共軌等“國四”標準要求的配置一應俱全。
明明是“假國四”,為什么有“真國四”身份?
國家規定,一種車型能夠批量生產,必須首先進入3個名單: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環保部《國家機動車排放型式核準目錄》、國家質檢總局《3C認證產品目錄》。因此,車企在量產一種車型前,先要將樣車送往國家指定檢測機構進行檢測,通過檢測后才能進入3個名單,進而拿到生產許可證。
問題就出在“樣車”與“量產”之間,“掉包計”成為車企的慣用作假手法。
環保部機動車排污監控中心副主任丁焰說:“企業送檢的樣車與投入市場的賣車之間有巨大差距。樣車可以達到‘國四’甚至更高標準,但批量生產的車連基本的配置都不達標。我們抽查發現,標明生產于2014年的‘國四’車,連‘國二’標準都達不到的情況非常普遍。”
能否在生產環節攔住“假國四”呢?汽車量產中,“環保生產一致性”的監管由環保部負責,“生產一致性”的監管由工信部負責,但兩個部門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均表示:查處非常難。
“車企都會準備好達標的車,應對檢查;即便在生產線上查到不符合‘國四’標準的車,但這時車上沒貼合格證,他們就以‘這是農用車’等借口逃避監管。”環保部一位工作人員說。
國家投入重金治理霧霾,國人對治霾充滿期待,但“假國四”柴油車橫行的亂象卻引發了人們更多追問,這些機構、車企和經銷商的社會責任去哪兒了?對此,記者將持續關注。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網絡采集,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