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組織專家對各地申報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進行了審核評估,并確認28個城市或區域為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業內人士認為,這意味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正式由“示范應用”向“推廣應用”過渡。
面對政策利好,車企聞風而動。1月7日,比亞迪針對個人用車市場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秦和e6在天津正式上市。根據《天津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法(試行)》規定,在天津市購買新能源車可免搖號直接上牌。市場人士預測,待天津地方補貼細則出臺后,秦和e6將在天津市場迎來熱賣。
比亞迪秦是針對個人市場進行研發和生產的雙擎雙模車型,整車質保6年/15萬公里,電芯終身保修。秦的最大優勢在于從設計上突破了充電難的壁壘,220V家用電源即可充電,且純電動續航里程達到了70公里,完全可以滿足消費者日常上下班代步使用。e6綜合工況下單次充電最長可行駛300公里,為了能實現更好推廣的目的,比亞迪針對天津銷售的e6也推出了與秦相同的超長質保及電芯終身保修。
從比亞迪等汽車廠商的行動中不難看出,車企已經為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做好了準備。采訪中多位車企老總明確表示,汽車廠商應該承擔起拉動牽引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作用。事實上,很多自主品牌車企早已認識到了發展電動汽車是企業的戰略選擇,并因此結成了聯盟,整合優勢資源共同開拓版圖。前不久,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華晨七家車企聯合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和天津力神電池股份公司,共同發起并設立了“國嘉汽車動力電池研究院”,欲合力推進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破冰。
可以看出,為了在新一輪的起跑中不落人后,各大汽車企業都在積極備戰。但是,作為一個處于市場化前夜的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要實現真正快速發展還有幾方面難題待解,其中如何打破地方保護壁壘、如何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可操作性,都是不得不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