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洲龍公司2000年開始成立了電動車研發中心,開始研發和制造電動車,從深圳市一個工廠發展到重慶電動車公司、沈陽電動車公司、揭陽電氣制造廠。我們所走過的路程,在國內是發展輕度混合的電動汽車,也有中度和深度的,深度的非常少,五洲龍緊緊抓住了插電式深度混合電動汽車,開始搞深度混合,從混合動力為主過渡到純電動為主,同時研發制造了60多臺燃料電池汽車。
五洲龍電動汽車
在研發過程中,特別是搞深度混合的插電式汽車,這里面是比較費勁的,因為輕度混合時不用建充電站,公交公司比較容易接受,要建充電站,不光麻煩比較多,也要投入比較多的資源,但深度混合為純電動的過渡打下了基礎,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要搞深度混合,搞插電式的,2000年我們是國內率先研制插電式深度混合動力客車的,采用高電功率比(52.9%)。
在新能源客車的過程中不但技術上走了這么一個路線,節能減排方面也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以360天每天250公里來算,純電動汽車減少了75%的排放,混合動力汽車也可以減少28.4噸的排放。
在技術發展的同時,電動車本身得到了發展,關鍵零部件和配套設施得到了同步發展,也可以說是共同進步,共同發展。隨著我們產業規模的擴大,隨著技術上的成熟,成本的不斷下降,我們認為成本下降是有利于電動汽車發展的。
從電池來看,磷酸鐵鋰電池成本下降了約40%,與此同時,電機及其控制器成本下降了30%,2010年我們購買時能量密度是85,價格是每瓦時5元,2011年能量密度是90,價格是3.8元,2012年能量密度是95,價格是每瓦時3元,到2013年能量密度做到了100瓦時,價格將到每瓦時2.8元。
與此同時,柴油和汽油價格不斷上漲,近年來柴油價格每年上漲11.5%,汽油價格平均每年上漲30%,我們感到電動車行業的前景是非常好的,燃油成本不斷上漲,而關鍵三大電的成本不斷下降,規模不斷擴大,這時候就必然會出現一個成本的交叉點,我們初步估算,有可能在2015年左右達到成本的平衡,到了2020年以后,電動車的成本可能會比柴油車、汽油車更加低廉。
總體算起來,由于電動汽車應用范圍非常廣,應該采用多種模式適應市場的需要,有的地區做混合動力汽車,有的地區做燃料電池汽車,有的地區做純電動汽車,還可以有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多種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