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趨勢無法預測,但是可以感知。當前,網絡信息技術革命帶動物流新技術、新業態不斷涌現,物流行業正進入加速時代。
「有道者術能長久,無道者術必落空。」在這個加速跑的時代,「道」其實是一個方向,而企業該往哪里跑?6月22日,上海際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與駒馬物流在普洛斯的特別支持下,于成都青城山開展了「青城論道高峰論壇」。這次的碰撞,政府機構、企業家、資本等大咖們產生了什么樣的火花?
1技術正在解構行業
過去的十幾年里,人們對物流這個行業逐漸形成了從各個維度出發的一套認知框架。
「需求這把刀,把物流切成了一塊一塊的豆腐塊。橫向切重量,有了快遞、
快運、零擔、整車等概念;豎向切細分領域,越切越細,越切越讓客戶『爽』。」隱山資本合伙人董中浪這樣說道。在他看來,我們現在所認知的物流,正在被技術顛覆和解構,原有的認知體系,甚至構成邏輯都將重構。
第一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有了機械化生產;第二次工業革命則進入了電氣時代,有了規模化生產;第三次工業革命,是數字革命和全球化,互聯網把人們聯在一起。
人們聯在一起之后,接下來就是組織化的變革。并且,人工智能、無人化、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會使其成本越來越低。
隱山資本合伙人 董中浪
董中浪認為:
1)利用技術+資本,可以把線下世界逐漸地轉化為類線上的無處不在的連接和服務。
本著讓服務更好的理念,德邦、順豐在總部有成千甚至上萬的團隊致力于組織優化。出于成本的考慮,組織化方面他們甚至要向加盟系的企業學習。當未來利用技術將線下世界逐漸轉化為線上的連接和服務之后,從服務質量、成本構成上都將迎來一個巨大的改善。
2)未來科技將抹平所有的服務邊界。
無論是出于個性化、標準化還是2C、2B 服務所區分的物流服務,未來它們的邊界將會被科技抹平,尤其是在以數據驅動、技術驅動的背景之下,這些物流服務之間不會有不可逾越的高山。
3)基礎設施的含義在發生變化。
原來的基礎設施的含義為空間、設備,而隨著大數據、AI 機器人的應用,會讓有人參與的個性化事物變得標準化。未來人、設備、空間以及所產生的數據、所需要的能源,都會成為基礎設施。
與此同時,企業的發展也將圍繞兩大方向展開。一個方向是成為新的基礎設施服務商,當前代表企業有普洛斯、京東物流、菜鳥網絡;另一個方向是應用場景,即企業服務的不再是單一的物流環節,而是圍繞應用場景做深入布局。
2感知變化,打造創新融合的物流新生態
普洛斯資產中國區聯席總裁 趙明琪
董中浪所表達的這些將要來臨的變化,不是預測,而是來自對行業內企業變化的「感知」。企業發展所形成的變化,是一種信號。
首先則是基礎設施層的改變。據普洛斯資產中國區聯席總裁趙明琪透露,普洛斯經歷了從Global Logistic Properties 到 GLP 的改變, 這中間普洛斯去了兩個詞:物流和不動產。
「我們服務客戶的時候發現,客戶的需求是多樣化的,普洛斯不想做一個只出租倉庫的人,他可以做更廣更深的事情。」趙明琪這樣說。
所以過去的幾年里,普洛斯搭建平臺、設立基金、投資生態,希望在技術生態系統和產業投資之間創造協同效應。
同時,在線下世界逐漸地轉化為類線上無處不在的連接和服務方面,由普洛斯和智慧物聯網公司G7共同投資組建的「際鏈」也在做一些探索,希望「集散倉、攬散貨、網節點、鏈資源」,將300+家實體園區「在線成網」,利用科技賦能打造智慧物流新生態。
際鏈副總裁 朱琦
在際鏈副總裁朱琦看來,目前市場的痛點在于貨、人、車、設備等同步效率低,大量的類似于「車等貨」、「貨等車」等難點造成資源浪費嚴重。通過物聯網管理服務平臺的賦能,車輛排隊叫號、出入園、服務共享、可視化、月臺交接、智能調度等環節,均可以實現全網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下一代的智慧物流園區應該是可感知的,即運行狀態數字化,實時可感知;智能的,即設備可控制,資源互聯互通;智慧的,即有網絡化的生態節點,資源協同的規則。」朱琦這樣說。
而在應用場景方面,駒馬也走出一條特色的道路。
運力上,通過共建車隊、車輛租賃、車輛定制、配送外包、車輛采購等形式,幫助客戶卸下「重資產」包袱。有貨才能形成應用場景。此前,駒馬也曾面臨「就是一個賣車的」等質疑,駒馬創始人兼CEO白如冰就表示,買車客戶完全可以到4s 店去買,駒馬能夠提供的價值不僅僅在車,更是在于共享客戶資源池,給客戶帶來貨源。
駒馬聯合創始人兼總裁 陳黎
短短幾年的時間,駒馬快速成長,據駒馬聯合創始人兼總裁陳黎介紹,目前駒馬已經在全國覆蓋61個城市,用有137個子公司。在駒馬的應用場景上,其已經開始打破邊界,服務涉及駒馬配送、駒馬專車、落地配、冷鏈。
「從駒馬的探索中可以發現,技術在發揮真正的『價值』。運力層面,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將機器變成高效的生產工具。整個運營過程自動化管理,流程可視,業務數據化,物流的運作更加精細。對于產業上下游來說,可以靈活對接客戶需求,實現產業鏈協同。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間都可以建立一個相對開放的生態。」陳黎這樣說。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