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到訪! 專業商用車網絡媒體 為您服務
在7月30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2016中國物流供給側改革高峰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物流產業的結構性供給側改革已刻不容緩,這是中國經濟轉型必須實現的基礎要求之一,同時也是解決地方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促進就業的“良方”。用制度支持創新、用技術保證進步、用資本維護成長,是實現物流供給側改革的三大要素。
結構性需求不足
物流產業歷來是我國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支柱之一。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2016年上半年,全社會物流總額為107萬億元,同比增長6.2%,社會物流總費用5萬億元,同比增長2.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8個百分點。
然而,巨大的規模之下,也隱藏著不小的隱憂。
據統計,2015年我國約有810萬家運輸經營業戶,其中,以個體運輸業戶為主的中小型物流企業占比超過了90%,不僅很難形成行業集約作用,使得整個產業難以在具體業務上實現規模化、標準化、高效化,同時還滋生出惡性競爭、利潤微薄、軟硬件設施落后等“并發癥”。可以說,我國物流行業“多、小、散、弱”等結構性問題比較突出。
業界人士認為,在宏觀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轉為平穩的大背景下,包括制造業在內的產業萎縮對物流行業帶來的影響被進一步放大,單一環節(倉儲、運輸等)利潤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多環節的運營同樣面臨持續性困難、客戶壓款、增長緩慢等問題。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說,我國物流業正面臨結構性需求不足的矛盾,其主要方面在供給側:一方面,大量存量資源沉淀在傳統物流業領域不能退出,無法滿足生產者和消費者對高端服務的需求;另一方面,增量資源受投入不足和體制機制的約束,難以創造新的需求。
改革已成“必選項”
會上,國務院參事、前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中國的物流行業屬于現代服務業。從企業生產成本來說,去年每百元主營業務生產成本是85.97元,其中30%是物流成本,而發達國家只占10%-15%。所以物流行業在供給側改革方面,特別是在降成本上,有很大潛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的過程中,中國的物流行業是最有發展潛力的一個重要行業。”
“物流供給側改革已經不是經濟改革的‘可選項’,而是促進整體經濟平穩發展的‘必選項’。” 物流平臺企業天地匯的董事長徐水波認為,作為連接供給和需求的紐帶,不管是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轉型,還是近年來火熱的電商化、O2O化浪潮,背后都需要一個強大的物流系統為支撐,“如果把中國經濟比作人體,物流產業就是人體里供血運輸的血管,離開了它,一切改革和創新都無從談起。物流業供給側改革將很有可能成為國家綜合供給側改革戰略意義上的突破口和先行軍。”
經濟學家馬光遠說,在中國,做物流很容易,基本上只要有一部電話、一輛三輪車就可以叫物流公司。但是,從物流行業本身的發展程度來看,行業發展到今天,數量層面的紅利已經基本結束。對物流行業來說,目前是轉型升級最好的時間窗口,但重要的是,要發揚工匠精神,認真做、堅持做。
“互聯網+物流”成熱點
進入2016年,“互聯網+”成為中國經濟層面持續火熱的關鍵詞之一,傳統行業紛紛展開了對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的探索,物流產業則首當其沖。
過去物流產業的興盛主要得益于制造業的飛速發展,如今則必須依靠技術上的進步和模式上的創新,而當前最熱門的當屬“互聯網+物流”。據統計,僅2015年上半年,成功獲得融資的“互聯網+物流”項目就超過20家。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互聯網+物流”的風口吹來,物流未來整個行業產業分配也誕生了新的可能。借助互聯網的幫助,物流產業極有可能在鏈條和環節上誕生出一個規模化的集約型平臺,進而倒逼行業進行規則和秩序的建設。
目前,天地匯正在打造全國線下公路港園區的實體平臺網絡(天地匯稱之為“地網”)和虛擬的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天地匯稱之為“天網”),并通過這兩個平臺將混亂的物流市場結成一張有序的“網”。
據介紹,經過對 “天網”和 “地網”的統一協調,天地匯成功將平臺車輛的每月平均行駛里程從不到20000公里提升到了38000公里左右,大大超過了行業平均水平。徐水波表示,天地匯今年上半年已有兩個月實現盈虧平衡,明年將會實現整年盈利。“在‘互聯網+物流’領域,我們是目前唯一一家實現局部盈利的。”
版權聲明:此文源自其它媒體,如需轉載請尊重版權并保留出處。內容若存有質量疑問請立即與本網聯系,商用車之家將盡快處理并予以回應。